炒股加杠杆平台 深创投拟对多个项目发起回购诉讼 一级市场退出路在何方?

发布日期:2024-08-22 21:42    点击次数:116

炒股加杠杆平台 深创投拟对多个项目发起回购诉讼 一级市场退出路在何方?

  近期,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创投)密集进行诉讼法律服务采购一事引发关注,从采购的内容来看炒股加杠杆平台,主要为深创投所投项目触发回购条款,深创投拟采购相关服务进行股权回购诉讼。

  对此,大河财立方记者拨打深创投官网电话,对方表示,不清楚此事,可发送相关问题至公司邮箱。截至发稿,尚未获回复。

  多位业内人士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2014年前后,一批政府引导基金密集设立,运行至今,大部分已进入退出期。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普遍退出压力较大。对于新的退出渠道,诸如S基金、并购等,多位人士表示,短期难以解决当下问题。

未能按期上市、发展不及预期

深创投拟对多个项目发起回购诉讼

  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深创投近期多次进行诉讼法律服务采购,内容多涉及被投企业股权回购。

  7月19日,深创投发布一则诉讼法律服务采购邀请函主要涉及项目为:深创投于2020年12月向ZTZB公司投资60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触发回购,企业现金流异常紧张,与投资人的业绩对赌全面触发,深创投与实控人多次沟通回购事宜尚未达成一致,拟通过诉讼保障权益。

  7月5日,深创投发布的诉讼法律服务采购邀请函主要涉及项目为:2019年,深创投向GDKJ公司投资20000万元。根据投资协议约定,若公司未能于深创投投资后4年内实现上市,则由回购义务人回购深创投股权。截至目前,回购条款已触发。深创投拟通过司法途径保障权益。

  大河财立方记者了解到,2024年以来,深创投多次发布诉讼法律服务采购邀请函,主要涉及被投企业的股权回购,回购原因多是被投企业未在约定期限内完成上市、企业发展不达预期,也有被投企业出现违法违规事项,触发回购条款。

  以6月11日深创投发布的邀请函为例,其中涉及的项目主要是创始人在集团公司经营相关事项上出现重大违法违规、且给集团公司和各投资方造成重大损害,包括集团公司出现投资方不知情的账外现金流入公司、由于创始人/集团公司核心团队成员的故意而造成的重大的内部控制漏洞,触发回购条款。

近年基金密集到期

行业普遍面临退出压力

公开信息显示,齐宁系2021年2月“空降”华融证券,同时担任党委委员、执委会委员、副总经理、董秘、合规总监和首席风险官等多个职务,在此之前并无券商任职经历。

  官网显示,深创投是由深圳市政府出资并引导社会资本出资设立,现注册资本100亿元,管理各类资金总规模约4803亿元。深创投集团目前管理基金包括:185只私募股权基金、16只母基金、22只不动产基金。

  创投业务板块,深创投主要投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行业领域,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截至2024年6月30日,深创投投资企业数量、投资企业上市数量行业领先:已投资创投项目1822个(企业1519家),累计投资金额约1084亿元,已退出599家投资企业(含IPO)。

  作为行业头部创投机构,深创投近期密集进行诉讼法律服务采购,也引发行业关注。

  某国资背景基金人士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这背后一方面可能跟近期密集的基金到期有关,2014年前后,政府引导基金进入快速发展期,一批基金密集成立,运行至今,普遍已进入退出期。在国资LP的要求下,管理人可能会出于合规要求,提起诉讼。另一方面,之前签署的投资协议里如果有回购条款,那项目到期按照协议执行,这也合乎常理。另一点是,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也会影响投资人对被投企业的预期。

  另一位国资背景基金机构相关人士在接受大河财立方采访时表示,近期资本市场政策调整,IPO趋严,投资人对短期被投企业能否上市已经看不清,所以选择不如先提起诉讼,掌握主动权。

  “投资本身是一个组合,如果有几个企业能上市,其他项目的退出压力就会小很多,现在宏观预期转弱,行业募资、退出也很难,所以投资人可能会选择尽早采取措施。”上述人士表示。

  对于触发回购条款起诉,也有投资人表达不同看法。一位投资人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从法理上看,投资人根据之前签署的协议进行起诉,执行回购或者对赌协议,并没有错。但对于行业而言,投资机构与被投企业签署回购条款,这本身就改变了风投创投的初衷,风投创投本身就是高风险,这是客观事实,不可能做到每个项目都风险可控,签署回购条款改变了投资的风险偏好,也改变了基金投项目的底层逻辑,这其实不利于风投创投投早投小投科技。

回购退出目前仍是重要渠道

S基金尚未成规模

  对于回购协议一事,多位受访人士表示,目前与被投企业签署回购协议已是行业惯例,但也有少部分强势被投企业不愿意签署回购协议,这主要与项目质量有关。

  上述国资背景基金机构相关人士表示,与被投企业签署回购协议主要有三方面考虑:首先是投前虽然会对被投企业尽调等,但对企业的了解可能还不充分,签署回购协议可以让大股东尽职;其次也是为了规避道德风险;最后回购也是一种退出渠道。

  目前国内退出一般包括IPO、并购、股权转让、股东回购等,在目前的退出渠道中,回购占据较大比重。虽然IPO退出占比不高,但却是贡献收益的重要渠道。在IPO趋严的背景下,尤其面临基金密集退出期,投资人普遍面临较大压力。

  近期“LP投顾”发布的《2023年VC/PE A股退出白皮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VC/PE的A股IPO退出笔数从2021年近4000笔降至2023年不足3000笔;IPO退出金额从2021年近1800亿元降至2023年的1049.18亿元。

  在IPO趋严的背景下,S基金和并购成为关注的新方向。

  中金汇融相关负责人表示,既往IPO为私募股权基金重要的退出路径,当前政策环境下,IPO路径趋严,对基金退出有重大影响。S基金和并购已成为基金重要退出路径。近两年基金大量进入退出期,LP退出诉求强烈,S基金基于其流动性强、投资高透明等优势深受市场欢迎,中金汇融也正在推动设立S基金。当前我国也在持续出台支持和鼓励并购的一系列政策,相信并购市场也会进入新的机遇期。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S基金一方面存在规模较小,无法对现有基金规模进行承接的问题;另一方面S基金也存在项目估值难、募资难的问题,S基金本身是二手基金,不容易看清底层项目,对专业性要求很高。

  对于并购退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并购市场尚不活跃,一方面可能跟文化有关,中国的企业创始人一般不愿意放手,让自己创立的企业被并购;另一方面,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发展得不够,并购后的企业管理也是问题。现在通常是上市公司并购较多,但对于并购小企业,上市公司可能要综合考虑并购成本和后续管理,有时候可能不如自己成立一个企业更方便。

  近期,海外上市也成为热议的退出渠道之一。对于海外上市,上述业内人士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海外上市面临估值低、流动性差以及流程复杂等问题,所以对于投资人而言,一般情况下炒股加杠杆平台,吸引力不是很大。